2024-06-22 07:53:39 | 基础网
要知道志愿填报是高考录取之前的一个项目,是考生进入大学的一个必经项目,关系到广大学子的命运,因此是非常关键的。以下是我的填报志愿的一些方法推荐。
步骤一:专业和学校,权衡选择好
要知道不管专业还和学校,对于我们来说都很重要。
专业决定你的未来就业方向,而学校的地理位置,资源和名气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你将来的就业情况和发展空间,
报考志愿时专业和学校是不可忽视的存在。
一般来说这时候还是建议
选择专业实力强,选择范围广的高校
,但是这并不代表高校名气不重要,特别是在未来就业和现在专业不对口的情况下,学校名气尤为重要。当你的成绩不是很理想,可以选择优先考虑专业的问题,再去考虑院校。
对专业了解得越多越深入,越能够帮助到各位选择真正适合自己的高考志愿。
未来的就业等也大多是由专业所决定的。
因此我们在填报专业时就需要仔细考量该专业至少未来10年的发展走向,如果这个专业在未来能有可期的上升空间,自然你未来的发展空间就会变得很大。
步骤二:平行志愿,坚持三原则
我们所说得三原则一般是“
冲一冲、稳一稳、保一保”三原则。
合理组合院校志愿,不要全部填报高分段院校,也不必全部填报低分段院校,根据自己高考成绩、个人兴趣爱好、院校的录取率等因素,在有可能被录取的院校范围中,
合理、有序组合院校志愿
。
冲一冲:将自己
成绩优势不明显但希望就读的院校、专业放在冲
的层次
稳一稳:将自己
成绩优势较大且比较喜欢的院校、专业放在稳
的层次
保一保:是
录取几率大的志愿,一般将自己成绩有明显优势的志愿放在保
的层次。
不过要注意的是,“冲一冲”这个一定要慎重,要有一定把握,而不是横冲乱撞
,各志愿间要拉开梯度,
如果自己的定位不准确,一味追求最理想的高校,志愿填报过高,就可能导致所填报的几个院校志愿全部落空。
所以说填报志愿一定要慎重慎重再慎重
,很多人高考成功但是在填报志愿时不合理,导致最后的结果并不是很理想。
步骤三:筛选并优化志愿,形成合理梯度
将最心仪的学习填在第一志愿。
结合自己意向确定具体志愿的先后顺序
,对所有备用志愿以先高后低的降序排列。当然也可以
将喜欢的专业及院校尽量往前排
,最后一定要填一些录取希望比较大的专业及志愿,志愿的填报适当拉开梯度。如普通类平行志愿填报时,可将自己成绩优势不大却很喜欢的志愿放在前30个,将具有一定优势也较喜欢的志愿放在中间30个,将优势较大且有把握的志愿放在最后36个。
最后希望以上的全部内容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。虽然说高考成绩很重要,但是填报志愿同样重要,一定要注意院校名称,要经过慎重的思考,一步之差可能会影响你的整个人生。
河南复读生能报两个志愿。
一、具体解释:
在河南省,被录取后复读限报志愿可以报一个本科专业和一个高职专业。也就是说,复读生可以在本科第一批、第二批、第三批和高职(专科)第一批、第二批、第三批中,各选择一个专业进行填报。
如果复读生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本科和高职各一个专业,那么他们就可以填报两个志愿。
二、河南复读生填志愿的限制:
如果第一年高考被录取但是没去上学,第二年复读高考时将平行志愿的个数限制为不超过2个,按照平行志愿的投档录取规则,既可以保证考生的基本升学权利,也达到较为明显的惩戒效果和社会影响。
在填报志愿流程上进行硬性规定的做法,直接减少了考生再次选择的机会,无疑会对此类复读生的录取造成更大的影响。
2023届高考复读新政策的几个方面:
1、改变高考报名方式:
从2023年开始,高考报名方式将有所改变。复读生可以在高考报名网站上直接进行报名,无需再次提交复读生资格审核申请。
2、改变高考复读政策:
从2023年开始,高考复读政策将有所改变。复读生只需参加高考一次,即可在报名时选择使用复读成绩或者高中阶段成绩。复读生也可以选择报考其他省份的高考。
3、提高复读生奖励:
为了鼓励复读生,教育部将提高复读生的奖励。复读生可以获得高考加分,同时还可以获得一定的奖学金和补助。
4、加强复读生辅导:
为了帮助复读生更好地备考,教育部将加强复读生的辅导。学校和社会机构将提供更多的复读生辅导课程,以帮助复读生更好地备考。
基础网(https://www.bjcybags.com)小编还为大家带来高三回原籍的流程是什么?的相关内容。
高三回原籍最新规定
1在异地上高中回原籍高考流程是什么
1、在外地读书,需要提供读书所在学校的学籍证明,
2、如果高三即转回原籍,需要开具读书学校的转学证明;
3、提供户口簿和户籍证明,原件及复印件;基础网
4、提供不同城市需要提供的其他手续,比如综合素质评价手册、身份证等。
2异地高考需要办理什么手续
一般来说,可以在外地读高中的,需要办理借读手续,或者可以到现地教育局将学籍转出,并到异地所在地教育局申请将学籍转入。
而按教育部高考管理规定,考生必须回户口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,手续很好办,需要在就读的学校开一学籍证明,到市教育局盖章换信,凭教育局开的学籍手续,带上身份证,户口本,在规定的高考报名时间去招生办报名就行了。
如果学籍手续开不出来或没有学籍手续,须按社会青年报名参加高考,报名时间是一样的,在填表时有点区别(社会青年)在其他录取,上学,和应届毕业生是一样的。
比如考生没有异地户口但想在异地上学的这类学生,想要享受与有异地户口学生一样的待遇,需要准备的手续如下:
1、学生户口本;
2、父母在异地所在地居住证明(居住证),房屋租赁合同(买房的提供购房合同或者房产证),父母一方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(工商营业执照的法人是父母一方也可以提供工商营业执照副本)
3、在异地所在地缴纳社会保险1年以上(含1年)的证明(在志愿报考前请不要停缴社保以避免出线不符合要求的情况)
4、高中入学通知书。
3回本地高考报名的规定
回原籍报名考生。从原籍报名参加高考的考生,须提供本人户口簿、二代身份证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,《2022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》;
往届学生须提供本人户口本、二代身份证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准考证、高中毕业证或高考准考证,《2022年陕西省回户籍所在县区高考报名考生学籍证明及思想品德考核表》。
高三回原籍报考需要什么手续?高三回原籍最新规定1在异地上高中回原籍高考流程是什么1、在外地读书,需要提供读书所在学校的学籍证明,2、如果高三即转回原籍,需要开具读书学校的转学证明;3、提供户口簿和户籍证明,原件及复印件;4、提供不同城市需要提供的其他手续,比如综合素质评价手册、身份证等。2异地高考需要办理什么手续一般来说,可以在外地读高中的,
陕西回原籍高考报名流程陕西高考回原籍的具体流程包括多个步骤。首先,考生需联系当地教育局招办,详细说明自己回原籍报考高考的原因。其次,招办会根据实际情况指定一个报名点。考生需按时进行网上报名,并确保选择的报名点和确认点均为招办指定的地点。考生还需按时前往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,报名点将打印报名表并要求考生签字确认。考生需要携带本人身份证,并向报名点提供联系方式。考生应严格遵守报名点的安排,按
高考回原籍的手续怎么办根据现行高考规定,如果高三学生户口与学籍不在同一地区,考生需在户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。那么,如何办理高考回原籍手续呢?首先,学生需要联系户口所在地的一所高中学校,申请插班进入高三毕业班。这一步骤至关重要,确保能够顺利转入新的学校就读。其次,学生需要将学籍转回户籍所在地的学校。这一过程涉及到一系列的手续,通常包括填写相关的转学申请表,提交必要的证明材料,如户口簿、学籍证明
外省回原籍高考要什么条件?2023高考生不需要要回原籍考试。目前,安徽、甘肃、湖南、江西、四川、广东均已公开2023年高考报名相关政策和具体报名时间,而其中,安徽、四川、北京额外公布了异地高考报名政策:安徽:沿用2023年的相关规定,不均有安徽省户籍的随迁子女,在安徽有高中三年完整学籍和学习经历者,便可以在学籍所在地报名参加高考。四川:父母在省内有合法稳定职业和住所
陕西省高考报名流程图陕西省高考报名流程图介绍如下:1、应届毕业生原则上在学籍所在地报考,高考报名点一般为所读的中学;往届毕业生和高中阶段户籍从外省迁入的应届生在户籍所在地报考,高考报名点一般为本人户⼝所在的县(市、区)招生办公室。2、网上预报名。网上预报名期间,考生通过考生号及初始密码登录普通高考报名系统。网上报名时,考生须认真阅读报考须知,签订《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》
高三复读的流程是什么一般情况下,复读不需要什么特殊的手续,只需要拿自己的分线条去学校报名交钱即可。首先要你的高考分数那张纸条的复印件,然后就是等复读学校的电话。如果是更换学校,需要去原学校将档案移交给现学校。多数复读班都是根据学生成绩的高低来收费,一般成绩越高,学费也就越低。随着每年高考分数的公布,复读又将成为一段时间内的热门话题。据了解,近些年参加高考的往届生人数越来越多。
高考回原籍考的具体过程第一步:联系当地教育局招,说明要回原籍报考高考的原因。第二步:到指定报名点。第三步:按时网上报名,并将报名点、确认点选在招指定的报名点。第四步:按时现场确认。报名点打印报名表并签字确认。记得带身份证,并将联系方式留给报名点。第五步:听从报名点安排,按时参加高考体检。第六步:考前3天到报名点领取准考证。第七步:按时到准考证上写明的
2021回原籍高考最新规定广东省随迁子女不符合异地高考政策,可以高三的时候回去原户籍参加高考吗?2021年'-:这个就应该回原籍去参加高考,如果你那个父母没有交够三年的社保,然后子女在当地的高中没有念够三年的话,是要回原籍参加高考的2021年还能回原籍地高考吗-:高考越来越宽松了,以后甚至会普及大学,也就是说,是个人就能上大学,这一方面也是国家控制人们素质差距的一个措施,20年内肯
2025-02-11 03:47:25
2024-12-07 22:37:39
2025-01-31 09:39:21
2025-01-27 14:53:48
2024-11-14 06:22:06
2024-12-22 21:11:39